关于固态硬盘的相关概念b

Advertisements

前两天新购置了一块固态移动硬盘。是三星的t5 1TB。  传输速度 基本500MB/s  , 感觉还是很快的。      需要注意的是,配合新的固态硬盘要用相应的数据线。 最低要选用 支持usb3.1 的数据线,才能保障500MB/s的传输速度。 usb3.0的传输速度大约200MB/S         usb 3.1 gen1 是500MB/s     usb 3.1 gen2是  1000MB/s .

      另外还要知道一些固态硬盘的相关概念。   

台式机  固态硬盘  :

 三星  860evo     sata接口   sata3总线 , 传输速度大约  500MB/s 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其他接口)msata 接口  sata3总线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其他接口)m.2 接口   (包括sata3总线和 pcie总线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  socket2接口  两个缺口,  走的是 sata3总线   不支持  nvme协议    属于低速 固态硬盘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   socket3 接口  一个缺口, 走的是  pci-e 总线    支持   nvme协议    属于高速 固态硬盘 

  移动 固态硬盘:   

  三星  t5     sata 总线    ,   type c 接口  usb 3.1 gen2   传输速度大约   500MB/s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t7       sata总线          type c 接口     usb 3.2 gen2           1000MB/s

其他参考资料:

固态硬盘近年来也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,目前已经隐隐有要取代机械硬盘的势头,只要成本价格控制下来,相信取代机械硬盘也只是时间问题

但是关于固态硬盘的概念实在是太繁琐了,很多人选购固态时也是看到商家宣传NVMe,PCIE固态却不懂到底是什么意思,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详解这些都是什么东西

首先我们要把M2跟SATA放一起说,我们常说的M2其实是M.2,更多是指一种尺寸或者插槽,就是上图中右边的尺寸较小的直接插主板上的这种,而SATA也是,通常是指上图左边那个尺寸较大的一大块那种

还要提的是M.2插槽也是有两种的,一种是金手指有两个缺口的Socket 2跟金手指只有一个缺口的Socket 3,这两种可以走不同的通道,我们后面会说到

接下来要搞懂的是SATA跟PCIE,这两个东西是指串行接口或者就是数据走的通道,相信有人看到这个SATA就要迷糊了,其实上面的SATA更多是指插槽,而这里的SATA是指数据走的通道,目前的新设备普遍都是SATA3接口了,但是SATA3是向下兼容SATA2跟SATA1的(所以下文我们只讨论SATA3)

PCI-E跟SATA3简单说就是数据走的“路”,PCI-E就像是特别宽大的路,数据可以走的特别快,而SATA3与之相比更像是一条崎岖的小路,数据走的特别慢,但是CPU内部就那么大一点,修不了特别多的大路,所以PCI-E通道也就仅有那么几条

通常SATA的插槽只能走SATA3的通道,而M.2的插槽上文我们说了分为Socket 2跟Socket 3

M.2(Socket 2)的固态可以走SATA3或者PCI-E 3.0×2通道(就是两条PCI-E),而M.2(Socket 3)的固态则可以走PCI-E 3.0×4通道

需要说的是每条PCI-E 3.0的带宽是8Gbps,而SATA 3.0的带宽则只有6Gbps

最后要说的就是经常被商家拿来当作卖点的NVMe了,其实NVMe跟AHCI都是一种规范,就像是在路上走如果没有交通规则的限制,那么肯定是一团拥挤肯定都走不动了,而NVMe跟AHCI就像是这种交通规则

AHIC是针对SATA这种弯路的交通规则,然后开发者发现,这种针对弯路的规范,数据只能一个一个通过的规则用在宽敞的PCIE通道上面实在太浪费了,于是针对PCIE通道又开发出了NVME规范,可以让很多数据同时通过

总结:M.2跟SATA其实可以说是插槽的形状,而PCI-E跟SATA3就是数据从硬盘到CPU或者内存走的通道,而NVME跟AHCI就是针对PCI-E跟SATA通道的“交通规则”

Advertisements

关于固态硬盘的相关概念b》有3个想法

  1. I thoroughly enjoyed this piece! The insights provided were not only enlightening but also thought-provoking. Im eager to hear what others think about this. Click on my nickname if youd like to continue this discussion or explore related topics together!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